8月14日,内蒙古广袤的草原上又添一抹绿色希望之光——由两宜生物科技集团投资建设的东乌珠穆沁旗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正式启建!这一里程碑式的项目,不仅是两宜生物集团在农牧业生态循环领域深耕细作、持续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更是集团以科技赋能生态、以责任驱动发展,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助力地方经济与生态协同共进的又一次生动实践。东乌珠穆沁旗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开工建设现场东乌珠穆沁旗地处大兴安岭西麓,东接通辽市霍林郭勒市、扎鲁特旗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前旗,南邻西乌珠穆沁旗,西连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达528.88公里,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边境旗县之一,也是重要的绿色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两宜生物集团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东乌珠穆沁旗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纳入集团重要战略布局。该项目选址于乌里雅斯太镇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达6558㎡,科学规划2652㎡无害化生产车间,功能分区完备,涵盖冷藏储存间、破碎处理间、化制烘干处理间、成品库、操作间、消毒间以及参观通道等。从厂区规划到设施配备,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两宜生物集团对生态环保事业的专业与执着。同时,为确保运输过程中的防疫安全,厂区配备封闭式转运车,并专门设置车辆消毒通道,对进出车辆进行全方位喷淋消毒处理,从源头杜绝病菌传播风险,为科学安全运营筑牢坚实防线。东乌珠穆沁旗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开工建设现场两宜生物集团始终坚信,科技创新是推动生态循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集团探索构建的“病死畜禽五位一体绿色循环利用”模式,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该模式涵盖“病死畜禽处理+有机肥料生产+动物疫病防控+养殖保险+部门监管”五大环节,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保处联动、闭环管理”的方式开展无害化处理工作。通过“四方联动”机制,政府农牧部门、养殖企业或屠宰企业、保险公司、无害化处理企业紧密协作,实现无害化处理企业及时闭环转运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保险公司及时线上勘验、理赔,农牧部门全程监管,确保病死畜禽“场到厂”交接,保险勘验、收集转运和监管工作实现“三同步”,形成完整闭环。两宜生物集团的这一创新模式不仅能有力保障了地区生态环境、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和农牧民权益,更实现了病死畜禽从处理到资源化利用的全链条贯通,真正做到不让一头病死畜流向百姓餐桌,再一次为构建绿色、安全、可持续的畜牧业生态体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在处理工艺上,东乌珠穆沁旗项目采用先进的高温化制干化法对病死畜禽进行处理。该方法不仅能彻底消灭病菌,经处理后产出的蛋白粉可作为生物有机肥的优质原料,而油脂则能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这种变废为宝的科技手段,不仅解决了病死畜禽处理难题,还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两宜生物集团凭借科学、成熟的工艺流程及严格的管理体系,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此前,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已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巴彦淖尔、锡林郭勒盟的西乌珠穆沁旗等多地成功落地,在赤峰、呼伦贝尔的、通辽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农牧业有机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也在有序开展中。东乌珠穆沁旗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的启建,是两宜生物集团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集团迈向更高台阶的新起点。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可达到3000吨,将与西乌珠穆沁旗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协同运作,形成锡林郭勒盟东部及东南部畜禽疫情联防联控网络,共同构建起横跨锡林郭勒盟东部南北双向的生态安全屏障,为两旗乃至锡林郭勒盟的畜牧业高质量循环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展望未来,两宜生物集团将继续秉承“科技赋能生态,循环驱动发展”的理念,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产业布局,拓展业务领域,提升核心竞争力。集团将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与各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共同探索更多生态循环发展新模式、新路径,为守护绿水青山、推动绿色发展贡献更多两宜智慧和两宜力量。